北京市党代会报告提出,要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,扎实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,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。市党代表、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、管委会常务副主任、通州区委书记赵磊表示,“十四五”时期,通州区要紧紧围绕这一要求,认真落实《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及其“一方案三清单”,着力在体制机制、要素流动、交通互联等方面探索出更多一体化发展创新路径,构建纵横交错的生态绿廊和蓝绿交织的生态纽带,共建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,推进更多更优的公共服务资源向北三县延伸,加快建成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。
一体化发展经历三个阶段
“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,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要在这一国家战略中努力发挥桥头堡作用。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市北三县地缘相接、人缘相亲、文化一脉,在协同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。”赵磊表示,五年来,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协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、由重点突破到多点开花、由协同发展到一体化发展的过程。
第一个阶段,从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到2018年,为重点突破阶段。这一阶段,通州区与北三县建立了沟通对接机制,签署了一系列框架合作协议,并在水系治理、产业疏解、干部交流等重点领域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合作。
第二个阶段,从2019年1月国务院在批复城市副中心控规时明确提出“四统一”要求,到2021年上半年,为全面合作阶段。这一阶段,通州区调整组建了区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,与廊坊北三县形成了多级联动、精准对接、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。2020年3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北京市和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《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、大厂、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》,从空间格局、城乡面貌、生态环境等八个方面对三地具体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,统一规划、统一政策、统一标准、统一管控的“四统一”要求得到深入落实。同时,在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交通、产业、生态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了多点开花。
第三个阶段,以2021年《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明确提出要“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”为标志,进入一体化发展阶段。2021年3月,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、通州区委区政府和廊坊市委市政府共同制定了《关于完善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机制方案》,按照“分级运作、务实高效”的原则,完善了主要领导定期会晤、牵头部门对接调度、地区常态化沟通、信息报送和联合宣传制度四个层面的工作机制,发布了《城市副中心(通州区)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》,明确了年度重点工作,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也在加快编制。
三大领域成效显着
赵磊说,经过不懈努力,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在产业协作、生态治理、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效。
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方面,通州区与北三县组建了生态共治共享工作专班,围绕协同共建大尺度生态绿洲,编制完成了交界地区生态绿带规划、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概念规划,累计栽植面积2000余亩。围绕大气污染联合巡查,建立了联动预警响应机制,持续开展机动车尾气等联合执法,累计检查进京、过境重型柴油车近80万辆。围绕水生态环境治理,编制了《潮白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方案》,全面完成北运河(通州段)综合治理,甘棠、杨洼船闸等重点项目陆续完工,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正式实现了旅游通航。
在产业协作方面,聚焦构建一体化产业链条,充分发挥一体化联合招商工作机制,联合举办了一系列项目推介会和洽谈会。近三年累计签约项目达124个,科技创新、文化创意、装备制造等一批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项目向北三县延伸布局。
在“京标服务”方面,城市副中心坚持以“首善标准”助力北三县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。围绕教育、医疗等关键民生领域,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揭牌共建,中日友好医院、友谊医院等16家央属、市属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签署协议并持续推进合作,北三县16家定点医疗机构已纳入京津冀异地就医普通门诊直接结算范围。
围绕区域交通互联互通,燕潮大桥实现通车,地铁平谷线、厂通路等重点项目全面开工,姚家园路东延、石小路、通宝路等跨界道路建设有序推进。同时,深入开展综合检查站缓堵行动,健全完善了“京警入冀”“冀警入京”工作机制,实施检查站前移,与河北进京安检统筹开展工作,有效提升了车辆、人员进京通行效率。
围绕政务服务“区域通办”,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跨省联动办理。围绕人力资源交流合作,共同成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联盟,举办了一系列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,进一步促进了人力资源优势互补、协同聚才、合作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