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继续提升,北京创新投入强度全国领先
协同促发展,三地共奋进。近日,记者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,2021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38.9,较上年提高7.7。其中,创新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协调发展是主要支撑力量,开放发展和绿色发展指数提升较快,是推动总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。
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
北京创新投入强度全国领先
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,包括创新发展、协调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5个一级指标,以及若干二三级指标。
测算结果显示,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指数为153,较上年提高5.5,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提升明显。
从创新投入看,2021年,京津冀区域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(R&D)经费3949.1亿元,较上年增长14.6%。区域R&D投入强度达到4.1%,较上年提高0.1个百分点,北京保持在6%以上,继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,天津和河北分别为3.7%和1.9%。
从创新产出看,截至2021年底,京津冀区域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2.1万件,较上年增长3.2%。区域技术合同成交额9079.6亿元,较上年增长14.1%。区域每万常住人口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8.2件,较上年增长3.5%;北京稳居第一,为153.5件;河北增长最快,较上年增长22.2%。从创新效率看,区域每亿元R&D经费的专利授权为105.6件,较上年增长10.1%。
区域PM2.5平均浓度下降15.6%
据测算,区域绿色发展指数为153,较上年提高8.5,绿色生产、生态环境改善取得积极成效。2021年京津冀三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上年分别下降3.1%、5.1%和6.7%,北京能耗最低,河北下降最多。
生态环境的改善备受关注。2021年京津冀地区PM2.5平均浓度为38微克/立方米,较上年下降15.6%;19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断面比例为70.4%,较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;区域森林覆盖率为35.5%,较上年提高0.3个百分点。
区域协调发展指数为141.6,较上年提高2.6,主要包含区域协调、城乡协调、要素流动等指标。从具体指数看,区域间联系更加紧密,要素流动加快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。
相关负责人介绍,随着交通一体化深入推进,三地空间联系日益密切,京津冀区域空间联系强度较上年上升11%。区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进一步缩小,其中,北京由2020年的2.51∶1缩小至2021年的 2.45∶1,天津由 1.86∶1缩小至
1.84∶1,河北由2.26∶1缩小至2.19∶1。
京津研发、河北转化格局积极推进。2021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350.4亿元,较上年增长1.0%,中科院、天津大学、钢铁研究总院等13项京津重大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落地,项目数占河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总数的1/5。
38条公交线路实现跨市域运营
2021年区域共享发展指数为127.6,较上年提高1.8,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和基础设施共建拉动作用明显。
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三地积极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、网格状、全覆盖的交通网络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2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0万人次。区域公路网更趋完善,高速公路里程密度由2020年的474.6公里/万平方公里提高至2021年的487.5公里/万平方公里。京张高铁、京雄城际、京哈高铁京承段等建成通车,京唐、京滨城际加快建设,区域铁路里程密度由2020年的484.9公里/万平方公里提高至2021年的498公里/万平方公里。38条公交线路实现跨市域运营,总里程2700余公里,日均客运量超过27万人次。
区域开放发展指数为119.3,较上年提高19.9,进出口与利用外资有所恢复。2021年区域货物进出口总额为6874亿美元,较上年增长35.5%。其中,北京为4709.9亿美元,较上年增长40%;天津为1325.7亿美元,较上年增长24.7%;河北为838.5亿美元,较上年增长30.1%。